说课稿模板合集四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柳叶儿》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二单元从写作体例上说是散文单元,本单元要点是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柳叶儿》这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关于柳叶儿的故事,把人们带入了那个苦涩的年代。设喻精巧,农村景色描写可以说发挥到了一种极致。学生通过前面散文的学习,已积累了一些关于散文意境的欣赏方法,这篇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赏析的绝佳文本。通过赏析,唤起同学们对那段苦难岁月的关注,体会到过去父辈的艰辛,从而能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再结合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品味本文生动的描写,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2)能力目标:学会由浅入深逐层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感情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之所以把这定为教学重点,是因为如今学生生活在新时代,不了解老一辈所经历的苦难生活,不懂得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正所谓:忆往昔,岁月艰难,少年不知愁滋味,看今朝,生活幸福,儿童低语尚言苦!
4、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受,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因为这篇文章虽然文字比较浅显,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成问题,但大多数的理解可能会停留在表面,本文看起来写的是乐,其实包含着苦涩的滋味。再者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己由浅入深的鉴赏文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这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稚气未脱,比较喜欢听故事,看直观的图片。本文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事情以及色彩明丽的课件,相信会吸引着很多的孩子们,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兴致较高,文字也较为浅显,学生不会感到吃力,只要让学生多朗读,老师再做适时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了。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教又必有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分当主导者,而是应是学生学习上的同行者,陪伴者。在引导的过程教师的讲解应不超过15分钟。本文我打算采用朗读评析引导探究法,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自学领悟和心里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课堂教学我采用的是讲学稿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板块组成: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预习导学、学习研讨、拓展延伸。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使用多媒体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自查字典、工具书或其他资料解决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夯实基础,同时围绕课文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及作者情感、态度,鼓励学生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另外,留出空白,写下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这个过程要在上课前一天的自习时间完成。
1、学生先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在初中阶段,积累字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视字词教学是我一贯的教学作风,因而我设置了这一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主要让学生能抓住线索。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内容。
用“文章讲了一个______的故事”的句式概括全文内容。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哪几个方面来讲的?试在“柳叶儿”前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设计这两道题的用意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内容,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下面的教学。
3、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握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受。这是理解本文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出此题,是在课前了解学生把握文章的感受难度有多大。
4、你认为哪些语句优美?写下来分析美在何处。出此题既是进一步提高赏析能力,也是把握本文思想感情的需要。
5、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出此题是让学生直接把自己自学过程中的疑惑写出来,便于上课时有的放矢。
(二),学习研讨部分:这部分内容要根据本课文章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特别学生在自主完成讲学稿预习导学部分的情况,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组织教学来解决问题,以达到“讲学稿”上所设定的学习目标。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我发现学生在疏通生字词方面,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方面作得较好,但学生在把握情感方面作得较差,赏析优美词句方面,作得较差。在赏析优美词句方面,出现了理解感情偏差,还有答题不规范情况。所以根据这些我预设以下学习研讨过程和内容。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小组的作用,我的讲授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左右。
1、导入:用春天发芽的柳叶图片导入
(1)、展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2)、小结讲学稿完成情况,检查生字词。
2、在舒缓的音乐中听范读,整体感知课文,预设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3)、通过读,你看出作者对童年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进一步通过听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对讲学稿的预习导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3、再读课文,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交流以下问题,然后各小组推荐代表起来发言。在发言时最好能读出相关的句子并分析——逐步挖掘主旨
(1)作者当时想吃点柳叶儿容易吗?
(2)童年的“我”为什么感到“乐”呢?
(3)了解了童年的“我”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那么“柳叶儿”究竟是什么滋味呢?
(4)吃柳叶儿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能让你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
(5)作者对柳叶儿有着怎样的特殊情感?
虽然这篇文章文字较为浅显,但学生大多只是从表面来理解而没能深入实质,理解较 ……此处隐藏3370个字……个读者同读苏轼的这一首诗,就能读出一千个苏轼。个体不同,能力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造就了学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先让学生抓关键词自主学习进行批注,然后再思想交流,碰撞火花。
4.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侧重以一首诗带多首同类古诗,通过自主品读,多层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雨的大、猛、急。 教学中,以一首为例,以渗透方法为主,沿着一首教下去,学下去。教深刻,学扎实。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引读法
2.交流法
3.拓展法
①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的读,通过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诵读,在引读中加强理解。
②面对五年级学生,品读词句做批注是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在交流中进行适度的指导。
以一首带多首同类诗。
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朗读法
3.讨论交流法
4.批注法
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激情导入:以前段时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出课题,解诗题、知诗人入课。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同学们对古诗学习的热情。
民主导学:
1.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古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提高学生独立读诗、小组读诗、男女读诗、以及集体读诗的能力。即多种形式读古诗。
2.放手学习,完成诗句的批注。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这一步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课堂上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诗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和问题批注在书上。然后,再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感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领悟批注的重要性,达到潜移默化地学习。
4.拓展雨诗:引出写雨的古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同类古诗的习惯,能初步了解诗意,读出节奏,韵律。感受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
四、说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雨前 黑云翻墨
雨中 白雨跳珠
雨后 水如天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清思路,抓住重点。
五、说教学反思
新课的导入永远是门艺术,课堂之初,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适时渗透了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品诗文、悟诗情、诵诗文。学生在学习中依照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最后,拓展出与雨有关的相关古诗,进行初步理解,诵读。在读中感受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
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学情分析
世界航海。介绍了世界航海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几位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等,让他们的事迹与郑和相比较,感受郑和的伟大,激发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2、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策略: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
1、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2、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说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我准备用“想不想看看郑和船队出发时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准备“怎样看”,梳理出本课的学习方法:研读文本、丰富自己的认知。
[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精读起航
在这一部分里,首先让学生精读文本,从课文中找出能反映船队规模之大的语句和词语,细细品味,这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规定的训练目标。
。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读了文章或观看图片后的感受,夸一夸船队,或赞一赞郑和,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渲泄的渠道,营造充满自豪的情感氛围。
最后回归文本,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 用“”划出中心句。
4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5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6 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2)、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些问题,是通过什么渠道解决的。这一环节用一再现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特别是方法的呈现,教师及时点拨,形成共识。
第三步回归到课文的朗读,再次指导朗读这两部分,让情感的积淀更浓厚一些。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学生思考: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总结课文内容从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感受郑和的伟大,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由衷地自豪。如时间有空余,则让学生全文感情朗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