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

时间:2024-06-13 21:31:10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纸船寄母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纸船寄母亲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体会、把握诗歌情感;

2、理解、体会诗中的重点语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体难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2、感悟诗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悲哀”情感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然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板书)

(二)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也指出了学习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的朗读一遍这首小诗,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向小组同学请教,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2、感知反馈朗读指导

好,同学们读过一遍之后,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爱……)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有这样的感情,这首诗歌我们要用怎样的语速、怎样的情感来读呢?(缓慢、深情、真诚的)

3、教师范读

好,我国的诗歌特别适合于朗读。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处理,用声音来再现诗人的丰富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请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课件:音乐)

4、学生练习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然后我们找同学来读。

5、学生个读

6、学生齐读

读着这首精美的小诗,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那真诚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全诗。与冰心一起走进这艘思念的小船吧!(教师起头)

(三)精读品析

1、有的是诗人喜欢用思想对别人说话,显得高深、玄奥;有的诗人愿意用心灵和我们交谈,冰心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诗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中都有哪些写得精彩的地方呢。先让我们看第一节诗,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一节诗中你认为那些词语用的非常好?说说你的理解。(总是、一只一只、很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思维、创造性地思考,互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指导、引导启发。)

2、涛声阵阵,天风吹卷,漫无边际的大海上,一艘颠簸的邮轮载着一颗孤独的心灵驶向陌生的国度。从此远离了祖国,从此远离了母亲,此刻,窗外虽有大海的壮美,虽有太平洋的浩瀚,而诗人都无心欣赏。她只是默默的叠着一只一只小小的纸船,然而这些用了作者全部的情感叠成的小船,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用诗句回答。)那么从这第二节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学生:心中永存希望)

3、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思念的船儿呀,你漂洋过海,飞跃万水千山,流到母亲的梦中吧!“求他载着她的爱与悲哀归去”。多么巧妙的构思,多么巧妙的结局啊!那么,有没有同学发现这一节诗与前两节诗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三节诗之间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小组讨论:第三节诗是想象、虚写。叠纸船、抛纸船是为了梦纸船作铺垫。)在这节诗中,同学们觉得那些地方写的非常精彩呢?(学生质疑讨论完成:无端、求他在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下面,让我们再齐读一遍全诗,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不清楚、不理解。(学生质疑讨论)

(四)美读欣赏

1、一艘小小的纸船飞跃重洋,从异乡女儿的心里流到故乡母亲的梦中,托起它的是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满载着的是女儿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了我国著名的配音演员李子,来同大家一起学习这首诗。让我们与李子老师一起再一次步入这艘满载着爱与思念的纸船吧!(课件)

2、首隽美的小诗,文情并茂,令人感动,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和着音乐练习两遍,然后请同学为我们配乐朗读。

3、学生配乐朗读。

4、这首小诗真是太美了,每一次朗读,都仿佛与这位“最具爱心、也一般温柔的”世纪老人作了一次倾心的交谈,都仿佛游历了一次丰富的情感旅程。下面,让我们用两分钟时间把这首小诗背下来,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好吗?

5、提问背诵。

6、齐背全诗。

(五)拓展延伸

1、冰心的诗歌,不仅书写母爱,有许多的小诗,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童心的热爱。她的这些小诗含义隽永,文词清雅,被称为“冰心体”,这些小诗,后来结成《繁星》、《春水》两部诗集。老师今天从中选取了几首小诗,请看屏幕。

2、冰心是世界上书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正如她所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用纸船,寄予了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泰戈尔老先生也曾永金色花抒发对母亲的爱。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爱最无私、最伟大,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创造性的作业,给大家一个展示个性才华的机会。今天的作业:请同学们模仿《纸船》写一段文字或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课件出示)

纸船寄母亲教案2

教学目标:

1、 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 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3、 能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受,感悟母爱,领悟母女深情。

教学重点:

1、 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 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此处隐藏4538个字……>

寄母亲》,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同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简介作者:

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的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平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平创作的有关资料)

附:学生课堂交流资料摘录

学生一: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亲、童心和自然,这可以在课后的《繁星》、《春水》的导读中得到印证;

学生二: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冰心自小是身着男装长大的。七八年的海边生活给冰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冰心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大海;

学生三:冰心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使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冰心”的笔名始于作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学生四:根据诗歌的创作年代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冰心年轻时代正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也和诸多爱国志士一样,选择了先外出求学,后回国拯救国民的救国道路。这首诗歌便是作者这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学生五:我阅读了《繁星》、《春水》这本书,我注意到了作者在1923年8月27日还创作了另一首诗歌,名字叫做《乡愁》。我们可以结合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朗读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深沉的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根据银幕提示,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诗。

(出示字幕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不灰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

(本节是作者的想象,全诗的高潮)

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

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学法指导:

教师导入: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分析重点字词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出示第一小节,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品味诗歌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教师总结:“从来”、“妄弃”“留着”这些词语说明冰心对母亲的爱由来已久;

“一只一只”、“抛”说明作者的心情迫切,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合作探究:

1、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含着泪”: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远离母亲,以前钝化了的对母亲的情感突然间变得鲜明起来;女性纤柔敏锐的心灵难堪重负,灵魂难以得到解脱等等;《惆怅》一诗可以印证生病的冰心悲苦的心灵体验)

2、作者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冰心以孩子般的天真和纯洁,在儿童的游戏的世界中找到了寄托母爱的情感中介物)

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关于本首诗歌的疑难问题,由学生老师帮助共同进行解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

拓展延伸:

《纸船

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学生练笔,同学交流评价,老师点拨)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希望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也在诗人的博大情怀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早日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栋梁。

纸船寄母亲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征 (认知目标)

2.掌握诗的内容(能力目标)

3.体验诗的意境(美育目标)

4.感悟作者的情感(德育目标)

二.教法、学法

1.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

2.读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师“启发式”、“讨论式”;

4.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诵带、歌曲带等。

五.教学过程:

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播放朗诵带);

2.同学们轻声附和;

3.朗诵结束,老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回答“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

板书:《纸船——寄母亲》

[初读]

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

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纸船寄母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