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爬山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爬山教案 篇1学习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
25
爬山虎的脚
爬山教案 篇2【教材】
1、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主要讲了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2、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背诵第2至4自然段。理清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教学重点:
⑴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⑵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的。
4、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水彩笔。
【学生情况】
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的,本课的教学难点问题,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应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实物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突破。
【教法、学法】
1、说教法:
⑴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⑵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开始时,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导入:
第一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打一植物,谜底是:丝瓜)
第二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打一植物。谜底是:葡萄。)
然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自学质疑
1、首先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交流各自不懂的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现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精神。)
2、质疑问难:
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教师归纳: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本环节主要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要我知为我要知。)
三、自主、合作、探究
1、学生先自主读文解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然后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语言文字进行欣赏揣摩,激发他们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2、集体交流:
⑴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刚长出,长大后各有什么特点)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出示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片绿油油的爬山虎,鼓励学生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看了课件的感受。接着老师问,我们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情怎样?那么该怎样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慢一些、美一些,边读头脑中边浮现出屏幕上美丽的画面。学生练读、评议,读出美感。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填空练习,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另外,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如:可以用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
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拿起彩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⑴找一找的方式读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圈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
(触、巴、拉、贴)
⑵演一演:
我先制作好动画课件进行演示,爬山虎的脚先是触着墙,并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引导学生欣赏爬山虎往上爬的课 ……此处隐藏3188个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他( ),并请他到家里( ),使自己受益匪浅的( ),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作文( )。对人( ),堪称楷模的作品和人品。
二、课外拓展:
1、读《千纸鹤》中《球王贝利》、《晨读》、《一幕感人的短剧》。 2、读其他名人成长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抓住“推荐”、“愣住”、“春风拂面”等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人品,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对待祖国下一代的热切关怀和希望。 学习重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难点:在读中感受叶老的人品和作品,懂得学作文先学做人。 学习过程: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那些名人的故事呢?他们都是怎样的人? 二、读中质疑,读中解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师生分段来读课文的第一部分,体会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对我的影响。 (1)选择正确的解释
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的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A 清洁。
B 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语言标准、典范。
(2)我虽未见过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A 轻轻擦过。 B 违背,不顺。
2、找出叶老请“我”到他家做客时的环境描写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感受。 3、作者在文中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两个句子含义深刻,你从哪些词,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眼前的爬山虎,显得虎虎有生气,眼前的叶老显得那么------------,那么------------。 眼前的爬山虎,绿得如此沉郁,叶老显得如此--------------、--------------。 4、课文最后点题,首尾呼应,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学以致用
本次作文同学们采用修改符号,以小组为单位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爬山教案 篇6活动目的:
1、 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增加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学习折纸:猴子爬山。
活动准备:
1、 猴子爬山的折纸范例一份。
2、 手工材料人手一份,剪刀一把。
活动过程:
1、 教师边念儿歌,边操作折纸范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猴子,真可爱,花果山下来爬山,爬爬爬,爬上山后笑哈哈。
教师:小猴子爬山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一个这样的玩具?那小朋友想一想这个小猴子爬山是怎样做的?
2、引导幼儿分析制作方法。
3、教师讲解示范折纸步骤:
(1) 正方形纸,对边折。
(2) 一角向下折,一角向面折。
(3) 将手插进中间层撑开成锥形,两腰向内压,成正方形。
(4) 剪下上面一角,画上猴头。两面下角沿虚线折,露出中间层。
(5) 将画有猴头的小三角形夹在中层上。
(6) 用双手各拉住中层下角,上下两角贴紧轻轻拉动,猴子即可爬山了
4、发下材料,让幼儿自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完后,互相欣赏作业。
爬山教案 篇7【教学要求】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句,练习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点】
1、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从课文中能看出来吗?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在上一组,我们学习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比较长,同学们用五分钟时间,把课文很快地看一遍,想一想,怎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再现再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⑴ 讨论:
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⑵ 交流:
你画出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
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
五、布置作业
看看这一课的生字,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开火车读课文第一部分,每个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二、学习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1、谈话,激发兴趣:
在课文中,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改肖复兴的作文的,我们看了已经很受启发。
2、小结修改作文的几点方法。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2、用受益匪浅身临其境造句。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听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2、指名读用受益匪浅造的句子,读后适当评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开火车朗读第二部分,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⑵ 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总是那么绿着。
三、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比较的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3年有30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这说明这件事情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巩固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